
地址:鄂爾多斯市裝備制造基地巨鼎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電話:0477-8399682
郵編:017000
郵箱:jdgr2007@163.com
網址:www.1o3o.com
轉變供熱收費方式勢在必行 但供熱計量仍困難重重
來源:來源:中國供熱信息網 時間:2014-11-15 13:25:37 時間:2014-12-23 10:03:42
內容摘要:2007年,原建設部出臺了供熱計量的技術規程,住宅系統也做了改造,供熱計量才重新開始推動。對于改進了供熱系統的企業而言,此時已不再面臨收費難的問題,也愿意接受在新建住宅由供熱企業指定...
2014年10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派出的檢查組開始抽查嚴寒及寒冷地區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情況。在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一直是檢查重點,檢查內容隨供熱改革的推進情況不斷有所調整。此次檢查重點則指向了是否實行了計量收費這個要點。
2013年9月,供熱計量寫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供熱計量是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而是否計量收費,則被視為供熱計量成敗的關鍵。對于供熱行業而言,轉變收費方式已是勢在必行。但供熱計量要往前推進,依然困難重重。
從熱電聯產“退回”鍋爐房
供熱計量針對的,其實是集中供暖的情況,涉及面包括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據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徐中堂透露,北方采暖地區的集中供熱面積多達52億平方米。
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居民是靠小火爐、小鍋爐采暖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完全談不上供暖收費的事情。據顯示,但也就在上世紀80年代起,北方采暖地區的集中供熱開始發展。北方采暖地區有五大產煤地區,這些地方取暖的燃料是煤。而燃煤采暖最好的途徑是熱電聯產。當時小鍋爐房的熱效率不到30%,而且一根根煙囪不斷往外排廢氣。而熱電聯產的熱效率能達到70%~80%,并且熱電廠把小鍋爐房的幾百根煙囪變成一根煙囪,也減少了污染。
另一個背景則是,當時很多大城市里有很多小火電廠,它們機組小、單位發電耗煤高、污染重,面臨著改造成熱電廠或是搬遷、關門的選擇。“因為誰也不愿意關門,也不愿意搬走,熱電聯產就這么發展起來了。最早是在北京、沈陽、哈爾濱、赤峰等地開始的。”徐中堂稱。
牡丹江熱電有限公司的發展史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供熱信息網了解到其前身是牡丹江發電廠,1986年獲國家“三北”地區供熱示范項目,1987年改建為熱電廠,1991年初投入使用。該公司總工程師王建軍說,1991年企業的供熱面積為90萬平方米,現在的供熱面積是1991年的20倍,達到1800萬平方米,占當地集中供熱面積的65%。
但到了21世紀,熱電聯產的發展速度卻趨緩了,取而代之的是區域性鍋爐房。“城市建設太快,好多城市面臨熱電廠建設跟不上的問題,供熱企業的盈利狀況又非常差,新入網用戶難以為繼。”王建軍說。
在北京,世界上最大的熱力公司—北京熱力集團的供熱面積為2.2億平方米,但只占北京總供熱面積的一半。城市在擴大,熱電聯產去不了的地方,給予了類似華通熱力這樣的民營供熱公司市場機會。華通熱力成立于2002年,是北京規模最大的民營供熱公司。2004年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現有簽約供熱面積達到5000多萬平方米,項目類型包括燃氣、燃煤鍋爐房和熱電項目。
據了解最近幾年熱電廠建設的國家審批程序復雜,西北、東北已成窩電大省,加之初投資大、環保要求高,在大城市、地級市、小縣城,區域性鍋爐房的煙囪開始樹立在城市里。在沈陽,當地有1.8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熱電聯產僅占3000萬平方米,其他面積由遍布于城市的鍋爐房提供。
上世紀末,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面積已經占到供熱總面積的60%~70%。但時至今日,熱源建設以幾十噸、上百噸的區域性鍋爐房為主,鍋爐房的供熱量占到集中供熱全年總供熱量的60%,熱電聯產的比例退縮至40%。
徐中堂表示,再大噸位的鍋爐房,熱效率也到不了60%,熱電聯產熱效率則可以達到70%~80%。小鍋爐一根根煙囪排出未經脫硫、脫硝的尾氣,加重了冬季的霧霾。
供熱計量收費成難點
對于集中供暖的區域,供熱改革其實集中在兩方面:熱源建設和計量收費。
在北方各地不斷建設鍋爐房的同時,政府也在推行熱計量收費的政策。在建筑中安裝分戶計量的終端設備,可以讓用戶自主調節室溫,按用熱量付費。但這項工作在供熱企業那里卻遇到了阻礙,一些供熱企業顧慮重重。
事實上,在2003年八部委聯合發文啟動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后,當年原建設部就開始抓供熱計量,但真正開始卻是4年之后的事情。原因在于,當時住宅的系統并不適合做熱計量。2007年,原建設部出臺了供熱計量的技術規程,住宅的系統也做了改造,供熱計量才重新開始推動。對于改進了供熱系統的企業而言,此時已不再面臨收費難的問題,也愿意接受在新建住宅由供熱企業指定、開發商選購熱計量表的方案。但對于沒有市場意識的供熱企業,要改變收費方式并不容易。一位不愿具名的供熱行業人士表示,很多供熱企業并沒有盈利能力。
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2013年北方采暖地區15個?。ㄗ灾螀^、直轄市)供熱計量裝置安裝面積為15億平方米,累計實現供熱計量收費9.91億平方米,未實現計量收費面積約為5.1億平方米。據顯示,在遼寧、陜西、青海,新竣工建筑同步實現計量收費的比例在10%以下,內蒙古在30%以下,寧夏在50%以下,黑龍江、吉林在60%以下。沈陽、西寧、錦州、敦化、永濟等市和一些區縣還未開展新建建筑供熱計量收費。
一些供熱企業認為,供熱計量的初投資由開發商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承擔了,問題在于實行供熱計量后運營成本增加了。對于一些在盈虧線上掙扎的供熱企業來說,遠程抄表是一筆費用,www.china-heating.com數據不能保證傳輸穩定,表的質量出現問題,都需要人力去檢查、巡視、維護、更換。
“北歐的供熱計量,熱量表8年強制報廢。國產表做不到8年,不用強制報廢,有的自己就報廢了。熱企拿不出更換熱量表這筆錢。目前,還有5.1億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裝了表但未實行計量收費,而不使用同樣面臨計量表報廢的問題。
因此,住建部檢查組今年在嚴寒及寒冷地區重點檢查推進供熱計量收費情況,原因不言自明。王建軍說,計量改革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在執行上,到分戶這一步的爭議比較大。“用什么方式計算其實不重要,現在的核心問題在于熱計量是要精確到每一戶還是按樓棟計量,分攤收費。”中國房地產報 :胡泉
小區安裝了分戶計量表,為什么供暖費依然按面積收?
近日,呼和浩特市的劉女士向記者吐槽。“供熱就應該按用熱量收費,和水、電、天然氣一樣,用戶多用多付錢,少用少付錢,明明白白消費!”家住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嘉苑小區的王先生堅定地說。2009年,自治區下發《關于加強全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建筑必須安裝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新建建筑和經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實行計量收費。5年過去了,除烏海、包頭等個別地區在試點小區開展熱計量收費外,自治區大部分地區此項改革推行受阻。這項民生工程緣何叫好不叫座?為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推行阻力重重
內蒙古自治區住建廳城鎮建設處分管全區供熱工作,但該處副處長趙軍表示,在推行供熱計量改革的5年中收效甚微,阻力重重。
“這是全國的通病。”他認為,推行供熱計量改革,供熱企業是實施主體。供熱企業由于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積極性不高:一是降低利潤或增大虧損。由于近幾年自治區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達到50%到65%。節能建筑能耗低,供熱企業如果像過去一樣跟電廠買同量的熱,就可以增加供應量,相應會增效。反之,按用量收費,對新建建筑用戶收取的采暖費會降低,企業少收了費就會降低利潤,甚至出現利潤倒掛;二是維修起來麻煩。為防止居民盜用供熱管道中的水,供熱企業往往會被迫往水中加藥、加煤油等,這些物質對熱計量表會造成一定的損傷。一旦出現走表不準或供熱計量裝置質量問題,維修起來會增加供熱成本;三是工作量大。要挨家挨戶查表,供熱企業勢必要增加人力,從而增加開支。
2010年,自治區為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由自治區住建廳、發改委、財政廳和質監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要求:新建采暖建筑和供熱工程的建設必須要包括熱計量的相關內容,否則規劃主管部門不予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主管部門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不得辦理竣工驗收手續等。“雖然我們是制訂意見的單位之一,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因為供熱計量收費涉及到多個部門,首先,從安不安裝計量裝置監管來講,就涉及到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招投標、工程建設、工程監理等多個環節;從執行按計量收費來講,因為目前我們把定價權下放到了盟市,就得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發改委說了算。另外,熱力公司也不歸我們管??!”趙軍無奈地說。他建議,政府應制訂對供熱公司的節能考核機制,促動其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制。
另外,開發商安裝熱計量裝置的積極性也不高。按照意見要求,在新建居住建筑達到預售條件時,房屋建設單位暫按1500元/戶付款標準交給供熱單位,供熱單位用于采購供熱計量裝置、溫度調控裝置的支出。
“現在房子不好賣,安裝熱計量裝置會增加開發成本,開發商肯定不高興。另外,個別房屋在建成后才辦理相關手續,開發商沒有預留熱計量裝置位置,造成安裝困難。”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指出。“國家推行供熱計量改革的初衷是達到能源有效利用,推行節能減排,樹立全社會供熱節能意識。但在實際執行中,我們遇到技術和收費難兩大問題。”呼和浩特城發熱力公司總工辦王建忠坦言。
用戶要想控制室內溫度,室內必須安裝調節裝置。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溫控裝置質量參差不齊,分自動和手動兩種。一般手動溫控裝置價格較低,小區安的也較多。但這類裝置調節不便,同時次數多易造成不同程度受損,最終失靈;自動化裝置可有效調節室內溫度,但造價較高。由于目前集中供熱區域較大,熱力系統按所有用戶正常用熱需求設計,如果居民在上班時間集中設定較低室內溫度,下班時又集中調高,熱也不會馬上降下來或升起來。除非對整個供熱系統進行升級改造,而這將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呼和浩特市建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熱具有輻射和傳導等特性,整棟樓房中每戶要達到同樣的溫度,房屋的朝向、樓層及位置的不同,所消耗的熱能是不同的,頂層和邊戶消耗的熱能較多,按目前的分戶計量收費標準,中間戶和邊頂戶熱耗差距較大。在此前試點時,供熱單位對供熱分戶計量熱表的數據進行查抄、統計和整理,各戶熱表顯示數據懸殊較大。如按計量表收費,易產生供熱矛盾。
前景依然樂觀
據了解,北京等地的試點經驗表明,只要操作得當,按量計費后,可節約20%到30%的能源,費用也可降至原來的70%左右,供熱企業是有利可圖的。
自治區試點地區在供熱計量改革中小試牛刀,收效甚好。2009年,烏海市參考周邊盟市供熱價格標準,研究制訂了城鎮集中供熱兩部制熱價,由自治區發改委批準執行。2013年該市又結合實際情況對熱價進行了調整。每年采暖期結束后,在使用熱計量表的小區公布熱量計量情況及熱費結余情況,用戶可選擇剩余熱費結轉下年度或現金退費。
在資金籌措方面,該市在充分利用中央財政獎勵資金、自治區匹配資金的基礎上,采取“地方政府補一點,供熱企業出一點、居民個人拿一點”的辦法,有力地推動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供熱計量改造的步伐。
內蒙古鑫泰建筑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突泉縣熱力分公司經過2011—2013年在該縣試點核算,實行熱計量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017.36噸,減少煙塵排放量1236.1噸、二氧化硫88.13噸。另外,該公司在對用戶進行熱量表及溫控閥安裝后,居民繳費率由2009年的81%上升到2013年的99%。
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公司從去年開始在新建小區安裝全自動時間面積通斷計量裝置。該裝置通過控制閥門,居民可實現自行調節室內溫度。目前,該公司已為上萬戶安裝了該裝置。
供熱計量改革是好事,但如何把好事辦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同心協力真刀真槍地下功夫、出對策,化困難為力量,在技術上、政策配套上、供熱收費制等方面制訂一整套科學的執行機制,讓老百姓真正從供熱計量改革中受益,使節能降耗不再是一句空話。
版權所有:巨鼎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Copright©2013 技術支持:峻宇科技 免責申明 蒙公網安備15060202000335號 備案號:蒙ICP備2021001397號-1